文 / Jemp

圖 / 帽子、英丞(火氣音樂提供)


 

 

火爆高校,雜燴了自己上半年的許多感動,代表著它在不同面向都激發了一點什麼,嘗試著用文字詳實紀錄從提案到完結,也給來自四面八方,在活動甫公佈之時湧入的疑問「啊你們那場火爆高校是什麼啊?」一個交代。

 

活動日期選定 6/30 星期一,地點是校園,無怪乎會收到這麼多疑惑。而活動前兩日適逢金曲獎,各種高見還在社群上你來我往的交流(還是廝殺),年度歌曲由〈星期五晚上〉以評語「...音樂舞蹈完美結合外,兼具傳唱度跟社會影響性。」摘下,在「傳唱度」這無法反駁的基礎下,許多或憤怒或戲謔的表達著不以為然,似也默認了這種「你心裡覺得不行」的音樂,才是大眾品味的指標。

 

那,和火爆高校有什麼關聯?

 

當我們視遍地的音樂祭為開花結果時,LIVE HOUSE 等於根基的討論似也成為顯學。但也如同上次訪問百樂門阿昌時說的,音樂祭回流到場館的比例肯定是有,但固定會在 LIVE HOUSE 出沒的樂迷的比例,體感上可能幾乎沒有提高。若是回流有限,那有沒有什麼可能是在 LIVE HOUSE 之前我們能做的?

 

這幾年透過其他專案,有了比較多的機會和學生社團交流,逐步得知音樂性社團面臨招募社員的困境,雖然可以理解現在因為設備的快速演進,玩音樂門檻降低許多的情況下未必加入社團才能玩音樂,但某種程度來說,社團的活絡與否之於中小型展演的穩定性還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,那,我們又能為社團做些什麼?

 

於是,上面兩個問號很快地在大家腦中運算出答案,那時我們甚至還不會用 ChatGPT。

 

「校園演出」

 

 

大約是在 2 年多前就接收到公司的這個火爆高校前身的構想了,大家一面發想與其他專案結合的機會一面找尋時機,到了去年底確立方向,開始了正式提案。起初嘗試與音樂社團的成果發表合作,期待結合雙方現有資源共同推出,但有既定想像的兩件事要融合本就不易,果然形式的想像有著不小落差,於是果斷煞車。

 

到了今年四月,調整提案方向後直球對決滅火器的母校三民家商,還記得第一通電話和第一次帶著簡報去學校說明的時候,「還算順利」是當時的回報,心裡想的是「幹真的假的啦學校有這麼支持嗎?」原本擔心行政程序繁冗或是其他阻力的心情也在兩、三次的會議後全然瓦解。

 

日期呢?算上一些前置時間提出了 6 月,但太早還在學期中要考慮禮堂的使用、太晚接近期末考,或是放了暑假要再回來就少了點「在校」的意義。那...那就休業式當天吧!閃過的畫面是 Maroon 5 的婚禮突襲,「禮成...放暑假啦!」成為揭開布幕的暗號,樂團直接在大家的錯愕之中開始演出之類的。

 

 

這當然是沒有成真。

 

 

先補充一點,火爆高校在發想之初就定調不會是全免費的型態,只是費用標準一直來回討論了許久,沒什麼前例參考所以總是迷失在預算中,「那就做兩個舞台吧」Ken 突然拋出,看來迷失的只有我們...?回報給學校照樣獲得爽快的回覆,在休業式當天多借一整塊中庭的草皮搞得像多借一張椅子一樣輕鬆。

 

到了公布前不久,適逢滅火器 25 週年第一輪 Tour 三站的尾聲,前面場次的秒殺氣勢如虹,原本火爆高校我們設定一個在音樂祭型態很具誠意的 60-70 分鐘,回過神來已經被通知要改成加場之一、長度 150-180 分鐘、「專場製作規格」。跟著公司幾年了,聽到「專場製作規格」就知道抖兩下,不只是因為整團隨行的製作組黑衣人(?),還包括整套巡迴的呈現,都要帶到這裡來的意思。至此,火爆高校本人應該快不認得原本的自己了。

 

隨著消息公佈,演出陣容攤開來看盡是火氣舊雨新知,要說明確的考量,無非是希望把這些我們也很欣賞的、不同類型的音樂人夥伴推薦出去,如能命中學生族群——這場活動的主要 TA 的好球帶,算是賺到,沒有的話,也希望激起一些漣漪,讓大家對於現場演出能有不同以往生活經歷的理解。而穿插之中的三組學生社團,青澀登場後還能看著喜歡的音樂人跟自己踏在相同的舞台,圓夢意味濃厚之外同時也傳達著:「站上舞台沒有想像中困難,卻也沒有想像中的容易。」

 

來到演出當週,我們和自願報名的學生夥伴們開了一次正式的行前會,同事焦慮於僅有約一成的同學參加過音樂祭、演唱會,擔心大家經驗不足云云,我倒是很老神在在的完成使命感的交付,告訴同事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來的。關於所謂使命感,是在這幾年參與日本音樂祭——儘管為數不多,卻深刻的體驗。我告訴他們,活動從公佈就湧入了許多關注,大家都在好奇這場演出會怎麼發生,而我們必須有三民家商大家的協助,才能一起把活動順利圓滿地完成。隨著硬體陸續進場,邊思索著搭建進度及範圍可以如何調整來因應還有休業式要進行,煩惱之時,收到學校通知休業式已經改到戶外,請我們放心使用禮堂,一時間突然有種侵門踏戶的罪惡感浮出...

 

 

活動正式展開。

 

打頭陣的孩子王開門見山揭開全日的彩蛋——雖然此時觀眾可能大多不知道,即是滅火器向參演樂團邀約翻玩自己的早期曲目,最一開始甚至鎖定部分未發行過的歌,無奈準備時間太短作罷,大家索性各自挑選,不過看著翻出來的手寫歌名空白 CD,還是頗有時空錯置之感。

 

而後宇宙資料庫、一種心情、馬克 Savage.M、粗大Band、BUTTER RIOT 連番登場共計出現了2 次〈你家爆炸我沒有哭〉以及〈回沃〉、〈夏天結束以前〉各 1 次。一種心情巧妙的改編及順暢接歌更是獲得滿堂驚呼,此等火球祭可能都還沒有過的致敬盛況,除了能拉近樂團與樂迷間的距離,也彷彿在向三民家商的師生們喊話「大學長們滅火器真的能讓你們感到驕傲吧!」

 

 

 

 

在此同時,同事原先的擔憂顯然是多慮,由學校組長們事先分配好學生的組別,交派各崗位任務後只有迅速確實能形容,加上地主優勢使然,溝通與辦事效率加倍,超強機動組由手球隊擔任體能更是加好幾倍(?)。

 

一切掌握還算得宜,在天色昏黃時人潮魚貫進入禮堂,學校組長說他們從沒有看禮堂這麼熱鬧過。開場 VCR 伴隨著早按捺不住的群眾鼓舞聲,滅火器緩步登台,好似全日的燥熱天氣都是為了此刻暖場,隨後帶來近 180 分鐘的二十五週年《Quarter Century》 的完整演唱會,頭尾〈Let’s Go〉與〈繼續向前行〉走了六張專輯還在走,是為這系列專場的最佳呼應,將第一張到第六張專輯的排定曲目依序演唱,變與不變忠實呈現也隨人評斷。演出中段不知是回憶湧現抑或是想發發牢騷,大正說著當年女同學都喜歡籃球隊心裡不是滋味,熱心網友循線找到滅火器在校時,原來正是風靡全台的「三民五虎」二連霸時期前後,我就問這到底要怎麼比?尾段佐以〈長途夜車〉前的感性發言:「寫這首歌的時候不知道路在哪裡,今天在唱的時候我已經在家裡。」 看著活潑的體育班生爬到場地後方桌椅上揮舞著手電筒大合唱、或是樂團拉著我說他的玩團生涯雖並非受到滅火器啟發,但今晚整整被感動了 180 分鐘:「體力怎麼可能這麽好!」 我知道火氣音樂團隊再次完成了很棒很棒的演出。

 

 

夥同近 40 位原本只有約一成參與過演唱會、音樂祭的學生,我們共同完成了在學校的千人規模售票演出,推送了6 組橫跨多類型與不同年齡層的演出者給現場至少近半的學生們,也許效益難以量化,但只要想到自己當初是如何接觸到樂團進而被吸引,就會更有力氣好好的打完這篇工作流水帳。理性面而言,票房數字大概只能勉強扣得上製作成本的邊,而感性層面來說,除了跟著滅火器回到最初,更是種不願妥協的精神勝利,所以說,就別再去執年度歌曲乃至於各獎項你覺得好不好聽有沒有意義,而是如果你不喜歡,就問問自己有沒有開始吧。